*前言:
在這之前,看過許多的大學生能夠在學生時期有機會去當交換學生或者遊學,一方面覺得令人羨慕,另一方面卻又覺得它與自己的距離是遙遠的。在前一學期,班上來了一位來自北京-華北電力大學的交換學生;某次回家與父親提及這件事情時,父親便鼓勵我去申請,那時雖然距截止日期只有十來天,但我感謝學校相關處室、系上主任及老師、父母親的幫忙與支持還有朋友的祝福,讓從未出過遠門的我能夠到北京去感受不同的氛圍、一種新的體驗。
*研修學校簡介:
華北電力大學,簡稱華北電力或華電。目前隸屬教育部,是教育部與由國家電網公司等七家特大型電力企業集團組成的校理事會共同建設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創建於1958年,原名北京電力學院,其後隨遷址的變更而屢易其名。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華北電力學院和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併組建華北電力大學。學校校本部原設在保定。2005年學校本部變更為設在北京,分設保定校區,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分別稱為華北電力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
學校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火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電力節能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北京市能源發展研究基地(文科);設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博士點專業(其中,電力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5個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20個碩士點專業、61個本科專業、5個二學士學位專業,有MB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現佔地1609畝,建築總面積100萬平方米。
*行前準備:
² 入學申請
臺南大學於每年10月辦理下一年度之交換學生計畫甄選(舉例來說:2013年10月辦理2014-2015年度之交換學生計畫甄選)。欲申請至學校簽約校交換就讀的同學,必須至少已於本校完成一學期之課程,且符合各簡章之規定資格。簡章等相關資訊可至學校研究發展處-大陆事務組的網頁上瀏覽以取得最新消息。
一經錄取後會收到錄取通知書,也會告知住宿等相關訊息。以我為例,華北電力大學與臺南大學是互免學雜費但需繳交那裡的住宿費。自己在那並不是住留學生宿舍,是與大陸的學生一起,六人一間。留學生宿舍裡的設備環境會比一般宿舍好,但相對而言住宿費用也會較高。
² 學分抵免
建議在欲申請交換學生前就先去網路上搜尋課程相關資料,確定可以過去該校後再細安排課程,同時與系上老師及教務處溝通哪些課程可以抵免或者是否有限制。有些學校的選課可能是在開學後但有些可能會在當學期中就進行選課的動作。新的學期再回南大填寫「臺南大學交換學生修課抵免學分申請表」進行抵免。
² 機票、簽證與出入境等相關資料
機票可由旅行社代購,同時可以多家比價,例如:燦星、東南、雄獅、可樂……等,每一天的機票價格也可能都有變動,所以如果確定報到時間後建議就可以盡快購買。機票期限大致分為一年(即年票)、半年、三個月、一個月等,自己當時是購買年票,桃園國際機場直飛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約三小時的飛行時間,但年票有一限制是往返的機場必須皆相同(EX:桃園-北京,北京-桃園)。
護照如果是首次申辦,必須先到戶籍所在地的戶政事務所進行人別確認,再拿著那張確認單請旅行社代辦(需繳交部分手續費,約兩星期就可以拿到)或者自行辦理;拿到護照後就可以請旅行社代辦「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胞證),一星期以內就辦理完成,但它是以辦理完成後的時間開始計算而不是出境日起算,所以建議台胞證不要太早辦理,只要在距離一段出發時間前辦理就可以了,一次可停留時間為三個月,到期前帶著學生證件、台胞證及華北電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至北京出入境管制局辦理加簽,費用為一百元人民幣,當時自己加簽後有效期為一年,如果到期未加簽會受到罰款,到了学校后可以再詢問相關老師關於加簽。
在大陸,台胞證就相當於身分證,所以一定要注意保管,建議先將自己所有相關證件都影印一份並分開存放。
² 金錢
出發前可以先在台灣的銀行或郵局兌換部分人民幣,雖是同一時間但每間銀行在兌換金額都會有些許的不同。出發時記得將金錢放置於不同地方,以防意外遺失,身無分文。在抵達大陸後,可以帶著台胞證到銀行開戶,在那之前可以先問問學校裡的同學,校園裡有哪些銀行的提款機,可以較方便提領現金再去該銀行開戶。當時同學先帶我開戶的是「中國工商銀行」,它是一間很大的銀行,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自助取款機,但後來因為校園沒有工商銀行的提款機所以我又到「中國農業銀行」開戶,再請我的父親從臺灣匯款至此帳戶,在此之前需先詢問臺灣銀行或郵局匯款至大陸需要什麼資料?我的父親當時幫我匯款時,臺灣的銀行就要我告知農業銀行的「CNAPS」碼方可進行匯款。另外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大陸也很盛行網購,所以開戶時可以也同時開通網上銀行這項目。
² 行李
大陸使用漢語拼音而非注音符號,所以他們電腦鍵盤與外國鍵盤相似,可能會造成打字上的困難,建議自行攜帶筆記型電腦。至於寢具,因為在我之前沒有其他臺灣的交換生,所以我抵達學校後在那購買寢具(回台後沒有帶回寄放在港澳台办公室,日後有去華電的同學,不介意的話可以向該办老師詢問);因為我去的時候天氣還較冷,所以厚外套是必備的,另外,在那我都只穿一件刷毛褲,一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許多同學都是穿兩件褲子禦寒,裡面那一件稱「秋褲」,但北方基本上室內都有暖氣,因此在室內並不會覺得太冷。春夏的衣服及一件較薄的外套也建議要帶,北京天氣還是會熱的,只是空氣較乾不會感到濕黏,否則臨時要買比較不方便且大陸不像我們可能街上就有服飾店、價錢也不高,那裡多是有品牌的價位也稍高;盥洗用品可以先帶旅行組,以防時間較晚不方便再出外採購,如果對它們沒有特別需求,學校超市就可以購買,常見的品牌如麗仕、海倫仙度絲、飛柔、潘婷........等都有;除了個人藥品要外,基本的像退燒藥、止咳、過敏、胃藥、口罩……等也建議攜帶;大陸電壓多是220V,所以手機、電腦和相機的充電器都要事先確認是否能夠負荷,否則就需要變壓器,轉接頭也是必要的,宿舍只有一樓的插座可以吹頭髮,在寢室內吹會跳電,不過因為澡堂有提供公用吹風機,所以吹風機帶或不帶就看個人需求但一定要注意電壓的問題。
*初抵北京及學校概述:
自首都機場入境後,前來接我的是港澳台办的李老師及我所屬班級的班長,學校解決了自己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再到學校的難題。路上的景色、汽車喇叭聲充斥耳邊,讓我意識到真的到了北京,只是三小時的飛行時間我卻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且要在這生活近六個月的時間。抵達學校前老師先帶我到附近公安辦理住宿登記,到了學校後便到宿舍找樓管阿姨領取鑰匙與繳交保證金,再到學校外的「城北市場」購買基本生活用品與寢具。
學校會給學生一張校園卡,在學校食堂吃飯、裝熱水、洗澡及師生超市都需要用它消費,需事先儲值。
抵達北京當天大致安頓好後已經天黑,吃過晚餐後回到宿舍,已經有兩位室友在學校了,帶我稍微認識校園,教室、澡堂、圖書館等位置,不得不說在那裏他們覺得不算大的校園在我眼裡已經很大了,剛開始的兩三星期我常在校園裡迷路或者多繞路,所以如果要上課都會提早出門以免遲到。
*上課情形:
大陸學生相較台灣學生是很認真的,姑且不論是否確定未來的方向,但就以短期而言,有些會很認真學習英文,「英文四六級」(有點類似我們的全民英檢),通過四級是他們大學畢業的英文門檻,其他還有很多同學認真準備托福或雅思為未來做準備;如果計畫繼續讀研究所的同學會很認真的讀書學習,學校除了圖書館外,許多教學大樓的教室也都開放讓學生可以在裡面自習,甚至還有四間通宵自習室,到處都可以看到認真讀書同學的身影,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其他娛樂,唱歌、看電影、社團、班級活動、學校活動都還是有的。有時真的不該抱怨社會給的不多,其實有時候該回過頭想想自己的軟實力、內在真的都足夠了嗎?或者只是自己習慣了安逸的環境,很多事情成了理所當然,忘了世界上還有多少的人正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做準備?而自己在哪裡?正在做什麼?
上課方式其實與臺灣並無太大差異,課堂老師也以PPT教授,有差異的是較少要學生分組製作PPT並上台說明報告,多是老師要學生寫論文或者作業,只有期末考無期中考,且課程時數並不是如臺灣大學從開學第一個星期一直到學期最後一週,有些課可能八週、十週、十二週最多至十六週結束,結課就馬上考試,所以有些課程學分計算與臺灣的課程學分就相異,在選課及學分抵免時要特別注意,但在所有課程結束後大陸很多學生還有實踐課,到機房操作,因此真正開始暑假的日期已經是七月份了。
*北京生活:
² 飲食
從早餐到晚餐,大陸的學生通常都是在食堂裡用餐,在學校食堂裡的花費也不高,都使用校園卡,三餐花費大約一百元台幣,選擇多元,其中有一食堂的一層樓是清真食物,這也是在臺灣我覺得較少見的。北京的調味我想受多方因素影響,口味較重也會辣,我在臺灣幾乎不吃辣,所以剛開始較不習慣,但如果必須到外頭吃東西,盡量不要吃路邊攤的食物,礙於衛生因素考量,還是找間店家入內食用。
² 交通(公交、地鐵、火車)
在華電如果需要坐公交出門,就是在北門或者南門搭車,如果有公交卡會較便宜,公交卡至地鐵站辦理即可,投錢多是一元人民幣(約台幣五元),距離學校最近的地鐵站為「龍澤」,因此南門的「昌25路」顯得格外重要,無論是從華電到龍澤或者從龍澤回華電,但從龍澤到華電20:30即末班車,如果錯過就必須到龍澤站對面搭乘「專103」回學校,末班車為22:30,萬一也沒趕上就只能坐「黑車」了,顧名思義,未經過合法申請,較無保障,且如果真的決定搭乘一定要在上車前與司機談好確定的價錢。
在北京,地鐵是很方便的,大部分想去的地方坐地鐵都能到達,且無論從哪裡進站?哪裡出站?都是人民幣2元(約十元台幣)。不過,未來要開始實施分段計價。
大陸的火車分為:高鐵/城際(G/C)、動車(D)、直達(Z)、特快(T)、快速(K),高鐵速度最快,價錢也較高。部分類型火車可分為硬座、軟座、硬臥、軟臥,價錢也都不相同。這些皆可在網上購買車票與網路銀行付款,他們採用實名制,我們使用台胞證購票,取票至車站或者代售點取票,但因為通常車站人潮眾多,建議提前到車站,且他們不如臺灣車站可以上車再補票也不需證明身分,在搭車前需先安全檢查,在火車出發前二十分鐘才會開始進行檢票(台胞證+車票)上車。「12306」、「去哪兒」和「攜程」是較常使用進行購票的網站。
² 手機、網路
我到北京後,在那理申辦它們的門號,與當地同學聯絡較為方便。學校裡有聯通的駐點,於是就在那裏辦理。有些書報攤也能辦理,但要注意是被認證許可的,不要買來路不明的;儲值可以到電信局、駐點、有認證的書報攤購買儲值卡或者使用線上儲值。大陸電信業者主要是「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但他們並不像台灣接聽是撥打的那方付費,如果沒有特別要求,有時接聽也是需要付費的,另外,假如申辦的是北京的號碼,但到了其他省分就會變漫遊;網路流量其實相較台灣並不多,所以辦理前可以多詢問,找到自己覺得較適合的方案使用。
台胞證在那裏等同身分證,要隨身攜帶且小心保管。在那裡許多風景區持學生證都享半價優惠,但因為有些地方不承認校園卡,所以我都會再向同學借學生證。查詢旅遊地點個人最常查詢的網站是「螞蜂窩」,裡面有許多攻略可以參考,不過因為在那我通常都自己一個人出門,所以太遠太偏的地方較不方便去,出門一定要注意安全。通常在決定去某地點前,我會事先先在網路找好路線,使用「GOOGLE MAP」或「百度地圖」,有些地圖相關APP也可在手機安裝,但在台灣購買的手機在那裏有些APP無法安裝,因此通常我都出了地鐵站後看地圖、問人或者憑感覺走找到目的地。
大陸最常見住宿的地方稱「賓館」,常見連鎖酒店如:七天連鎖酒店、錦江之星等,但要住宿前先打電話確認台灣旅客是否可以入住,因為部分是不允許的。美團網、百度糯米有時也可以團購到較便宜的,不論是住宿或者其他。
² 風俗民情
大陸是簡體字,一開始會很不習慣甚至有些字不認得,後來雖然較習慣不過因為還是不大會寫仍寫繁體字居多,如果真的不懂可以上網搜尋「簡轉繁」、「繁轉簡」等網頁,如果對他們的漢語拼音有興趣可以再搜尋更多相關資料學習。
外出時,隨時注意路況、注意隨身財物,對於前來搭訕的人提高警覺。在學校雖然大家以普通話(國語)居多,但每個地方還是會有腔調上些許的差異,如果聽不懂可以請對方放慢說話速度再講一次,但到外面有些人會講他們地方的方言,要聽懂就較困難了。那裡的交通相對臺灣我覺得是較混亂的,汽車佔多數,幾乎沒有機車但有電動車、電動三輪車。交通號誌有時感覺只是僅供參考,所以如果一大群人過馬路就跟著走,且他們習慣按喇叭,會覺得較吵雜。
大陸網購也很盛行,想的到的東西基本在網路上都可以買的到,包含生鮮蔬果,付款方式如支付寶是很常見的,無論對買方或賣方都是一種保障,所以建議開戶時可同時開通網上銀行等相關服務。
吃飯他們不像台灣是以幾「碗」米飯,是以「兩」,餃類有時亦是如此,一兩通常為四~五個。臺灣說話較不強調捲舌音,例如:「四」和「十」,之前我曾在食堂要買十個煎餃但阿姨會以為我說的是四個,於是與我同行的同學便幫我再跟阿姨說一次。另外,自己在大陸較常被問到以下幾個問題: 1.你們是不是都講閩南語或英語?2.是不是很常遇到明星?3.在你們那也會入黨嗎?4.對於我們有什麼感覺?
² 生活用語
« 公車=公交
« 湯匙=勺子
« 捷運=地鐵
« 儲值=充值
« 網路=網絡、互聯網
« 司機=師傅
« 警察=公安
« 年輕女孩=小姑娘、美女(小姐通常是指特殊行業的從業人員)
« 大學生=本科生
« 計程車=出租車(DD)
« 裝水=打水
« 匯款=打錢
« 搭車=打車
« 影印=複印、列印=打印
« 隨身碟=U盤
« 網咖=網吧
« 不客氣=沒事、不用謝
« 道地=地道
« OK蹦=創可貼
« 滑鼠=鼠標
« 番茄=西紅柿
« 奇異果=獼猴桃
« 馬鈴薯=土豆
« 鳳梨=菠蘿
« 冰棒=冰棍
« 厲害=牛逼
*總結:
一種機緣、一種衝動、一種旁人的祝福與鼓勵,2014年02月22日,經過約三小時的飛行我到了距離台灣約一千三百公里的北京。曾經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如今可以真實呈現在我眼前,內心的激動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訴說。依稀記得初抵北京那一天的天氣,攝氏溫度約五度、空氣乾燥且有霧霾,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下了飛機,聽到旁人的說話聲不是我熟悉的家鄉口音,那一刻我驚覺自己真的到了北京,一個陌生的環境,且我即將在這生活一學期。領完行李看到港澳台办的李懿然老師及營銷班的班長已經在出口等著我。不同於台灣的街景,除了汽車外,鮮少機車,此起彼落的喇叭聲充斥在耳邊,到了學校大致安頓好後已天黑,梳洗過後早早便上床睡覺,畢竟隔天還有需要辦理的事項,天氣雖冷但內心卻是暖的,從李老師的接機以及室友的友善讓我相信自己將有難忘的一學期。
大陸上課情形與臺灣並無太大差異,只是鮮少要學生分組製作PP並上台報告,多是繳交論文,個人認為這在台灣是較少見的。但我覺得值得我們省思的是大陸學生對於一件事情的態度、一種渴望,也許是因為他們人口眾多但資源有限,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要努力才能夠獲得那僅有的資源,不管是學校成績或者其他,似乎只有讓自己成為數一數二且獨特的那一位才能夠脫穎而出而有較多的選擇;反觀台灣的我們,成績或許在某些時候是必須的,但我們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得過且過或者覺得只要「差不多」就足夠了,忘了競爭者從來都不是只存在於台灣,是全世界。當我們在安逸的環境中、父母的保護下成長,往往忽略了其他地方的人們是如何為生活、為未來做準備,稱大陸的學生為「狼」一點也不為過,而我們卻是「綿羊」。但無論是何者,我認為再忙碌、步調再快的生活偶爾都有需要放慢腳步的時候,時間一去不復返,不要因此忽略了身旁的大小事,錯過本該擁有的快樂、遺失本該擁有熱血的心情。
在北京的這一學期,大多時候都是自己出外到各景點,自己查好地圖路線,坐上公車、搭上地鐵就出發。一開始的我並不敢自己外出,只是後來發現其他同學的時間並不如我多且較彈性,如果每一次都想要有伴一同外出是很困難的,自己總要勇敢踏出那一步,這也是自己該學習的,沒有人可以永遠陪在自己身邊,總該學著獨立,雖然對於說走就走一個人的旅行之於現在的我還是困難的,但我期盼有一天的自己可以做到。在北京,汽車喇叭聲依舊充斥在耳邊,風景區仍然人山人海,彷彿穿越時空走入前朝的紫禁城、濃厚政治氣息的天安門、震懾於長城的雄偉、曾被喻為「東方凡爾賽」的圓明園、訴說著從前故事的胡同、CBD商業圈的繁榮、三里屯的奢華、夜晚什剎海的五光十色、曾經北京奧運鳥巢的盛況、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寧靜、樸實的懷柔農家院及星光點點的夜空、尖峰時刻擁擠的地鐵人潮、騎著電動車為生活努力的市井小民......等訴說著北京的曾經與現在,是千年歷史的古都也是當代重要的政經中心,實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充滿異國風情曾為租界的天津、是農業大省的河北、令人放鬆感到悠閒的青島以及積極建設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無論何者皆有屬於她的美、她的哀愁,值得被留下與愛護。
在北京,我想我是幸運的,無論是老師、同學以及室友,隨時都會關心我在學校的狀況,是否不習慣或者是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如果班級有活動、吃飯、看電影、唱歌以及自習,同學也會找我一起,在那裡,不孤單。在北京遇到的人也許有些就只有幾面之緣,也有些幾乎天天見面卻總有很多話,沒有帶著政治意味的言語,反而是關心,在異地能聽到簡單的幾句問候就是一種溫暖;室友年紀雖比我小,但對於我卻覺得是被照顧的;同時,也認識了來自其他國家同為交換學生的同學,韓國、美國、緬甸......等,他們主要是到大陸學習中文,一起出遊時常會發生的情況是彼此的溝通中同時存在著韓文、英文以及中文,很有趣也再一次體現了英文的重要性。短短的一學期,太快了,總覺得有好多人、好多事還來不及好好道別,我就必須坐飛機回到我的家鄉,親愛的家人和朋友也在等著我,對著北京的全部說出「再見」這兩個字其實很困難也不捨,只能告訴自己同時也相信這次的別離是下一次「再見」的開端。2014年07月31日的天氣與我初抵北京的那一天有點像,在異鄉的日子要暫時劃下句點,160天的日子裡每天都過得很開心,看著手機、相機裡的照片、各景點的門票、火車票,甚至是電影存根,就會想到當時......還有許多並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充分表達自身的感覺。不可諱言,這城市還有改善的空間,臺灣亦是如此,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的好與不好需要自己親身經歷才能夠體會,在抱怨臺灣的同時,也該思考個人,她也許不是太完美但仍舊是我們的家,言論上給予的自由、宗教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還有許多,已經讓許多人嚮往了。
「後會無期」是我離開北京前和朋友去看的電影,片名雖是如此,但我堅信我與在北京認識的大家是「後會有期」。最後以電影中的主題曲「平凡之路」中的一段歌詞做結尾: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從來沒得到答案。我不過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時間無言,如此這般,明天已在眼前。風吹過的,路依然遠,你的故事講到了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