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博士申请经历记录--刘校销

发布日期:2021-12-16
 

从2020年8月份开始准备雅思,到现在终于确定博士就读院校,耗时一年半,中间经历了多次reject、CSC申请失败,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和课题组,拿到了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培养的fully-funded phd position,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是好在结果比较满意。本文先介绍一下欧洲岗位制博士的特点和申请流程,然后分享一下我的博士申请记录。

       从2020年8月份开始准备雅思,到现在终于确定博士就读院校,耗时一年半,中间经历了多次reject、CSC申请失败,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和课题组,拿到了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培养的fully-funded phd position,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是好在结果比较满意。本文先介绍一下欧洲岗位制博士的特点和申请流程,然后分享一下我的博士申请记录。

欧洲岗位制博士特点

欧洲岗位制博士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承担研究及部分教学任务,又是博士生,需要完成自己的课题,达到博士毕业要求。这种phd position 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也就是说,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每次仅招1-2人,招生信息的发布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没有固定时间,需要持续上网关注。所以欧洲的博士职位可遇而不可求,尤其符合自己研究背景的position非常难找。既然是“岗位制”,那么入学后就要开始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基本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所以在申请时导师会更看重申请者的学术科研能力和背景,也就是说申请者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经历需要尽可能符合申请的职位,导师往往会选择最合适的申请者,如果背景不符合,paper再多很可能最后也不会录取。另外,虽然岗位制博士是学生和大学签署劳动合同,学校每月会给学生发工资,合同中还包括社保等福利,通常还会有年终奖,享受所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但是也不是一劳永逸。合同制意味着这是一份严肃的工作,如果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很可能会被中断合作或者博士学习。就我所在的荷语鲁汶来说,就听说过导师fire博士生的事情,所以申请前要充分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应对所有的挑战。


欧洲岗位制博士申请流程

一般流程:

1. 获取phd职位信息

2. 准备申请材料并提供材料

3. 等待面试通知

4. 面试,一般是多轮

5. 等待面试结果


1. 获取phd职位信息

申请欧洲phd position一般和传统博士申请不同,不需要套磁,也不需要和导师联系,不需要自己提供课题,很多学校申请界面还会明确标出,有问题可以具体询问,但不建议申请者进行套磁(主要是为了申请过程的公平吧)。一般情况下,岗位会在学校官网空缺职位页面,一些欧洲博士招聘网站,以及项目合作/赞助组织机构网站上发布。下面是我在申请中用到的一些网站:

① 学校官网空缺职位

瑞典皇家理工KTH:https://www.kth.se/en/om/work-at-kth/doktorander-1.572201

丹麦奥尔堡大学AAU:https://www.vacancies.aau.dk/

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UL:https://www.kuleuven.be/english/research/phd/calls/calls-phd-for-external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ETH:https://jobs.ethz.ch/site/index

② 博士招聘网站

英国:http://www.jobs.ac.uk/

德国:http://jobs.uni-hd.de

瑞士:http://www.telejob.ch

荷兰:http://www.academictransfer.org/org/

大区型招聘市场:

http://ec.europa.eu/euraxess/index

http://www.academicjobseu.com/default.as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science

③ 赞助机构网站

玛丽居里学者:https://ec.europa.eu/research/mariecurieactions/jobs-down

④ 其他

领英

Power-globe

合作者推荐


2. 准备及提交申请材料

不同的职位/导师要求申请的材料不同,几个基本的材料是:个人简历CV,motivation letter,推荐信,语言成绩,本科/硕士成绩单。

CV是申请材料里面最基础也是导师看的最多的一个,需要包含以下主要信息:照片(有的学校会建议不要提供照片,防止因外貌或性别产生的偏见影响申请的公平性,到时候看具体要求),教育经历,参与的项目,拥有的技能,发表的论文,语言成绩,实习经历。一定要实事求是,面试过程中导师会问到CV上提供的信息。

申请材料一般需要Motivation letter,主要写一下自己申请的动机,可以重点写一下与这个phd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充分体现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和兴趣,说服导师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推荐信一般需要两封,一封让自己的硕士导师提供,另一封来自于论文合作者,有的学校是只需要申请者上传推荐信,有些学校会向推荐人发邮件,然后要求推荐人通过邮件或者网站将推荐信发给学校。

欧洲岗位制博士不是所有都需要语言成绩,不过为了稳妥,还是把雅思考到6.5/6.0(均分6.5,小分6.0)。

成绩单需要提供中英文成绩,一般学校会提供英文成绩单翻译,但也有的不提供,这样的话就自己翻译或者淘宝上找翻译机构将成绩单翻译为英文,然后加盖学校教务处(在读本科生)、档案馆(已毕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或者研究生院(在读研究生)的公章就行。有时候学校为了方便,会不认可自己翻译的成绩单,需要找机构翻译,看情况而定。


3. 等待面试

一般申请材料提交ddl一周后就会给面试通知。在拿到所有申请者的材料后,导师会根据材料删掉一部分,一般岗位制博士会有100多,甚至200多的申请者共同竞争,材料删选后会有10%左右的进入面试,一般会有多轮面试(至少两轮)。


4. 面试

一轮面试主要是自我介绍、研究背景、读博动机、读博愿景,主要是筛掉英语不够好,背景不合适及动机不够强烈的申请者。还有可能会考察申请者的基本知识,比如我第一轮面试中,两边的导师分别出了三道本科阶段的题目,让我口头回答。一轮面试结束后一周通知是否进行二轮面试,二轮面试要进行presentation,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经历,已获得了什么成果,对申请的PHD课题是怎么理解的。问答环节中老师们除了会问硕士期间研究课题的一些细节问题,还会问硕士期间的课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和多位合作者合作,如何进行学术和项目之间的协调,如果拿到offer什么时间接受、什么时间能去。二轮面试一周后就能收到最终的结果,然后会给你一周时间进行考虑,这时候大家就可以根据学校排名、工资多少、导师情况、工作环境等进行选择,大家根据自己手里offer的情况进行取舍就可以。


我的申请经历记录

我大概研一下半年产生了国外读博的想法,刚好研二开学后学校就开始组织进行硕士生短期国外交流的项目,而且导师也非常鼓励我去国外体验下学习、科研及生活,所以我就在2020年初在英国Cardiff University进行了为时5个月的学习,这次短暂的经历也为我博士申请奠定了基础。2020.5.20回国后,进行了14+14的隔离,随后继续开始进行自己的硕士研究,也开始断断续续规划读博申请,包括了解不同的院校和导师,了解申请的流程。8月中旬开始准备雅思考试,大概准备了一个多月,雅思考到6.5后就不再考了(因为了解到我申请剑桥、牛津、帝国理工这些对英语要求高的学校,即使英语过关,也很难拿到全奖,所以不再把大量精力放在语言上),开始了正式申请。一开始我并没有完全将自己完全限制在欧洲岗位制博士上,毕竟合适的职位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自己更倾向于拿到导师offer后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10月初进行了第一次博士面试,是KTH的博士职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网控制,与我硕士期间研究方向差异较大,虽然我对自己学习能力有自信,但是导师肯定还是想要方向更相关的学生,所以第一个被拒了。然后就10月中旬开始申请奥尔堡大学的导师,先通过邮件套磁,然后约了面试,面试过程非常顺利,最后导师决定给我offer,但我需要申请CSC。那个时候,我对自己的背景、成果啥的都比较自信,觉得申请CSC没问题,所以就基本上决定要去奥尔堡大学,然后开始准备CSC。在申请奥尔堡之后,也还是在不断关注有没有合适的博士职位,但是放出来的职位和我的方向都差异较大,其间申请了昆士兰大学、ETH,都是直接被拒了,所以越来越坚定要通过CSC资助去奥尔堡。CSC正式申请在2021年3月份开启,由于确定奥尔堡和申请CSC之间有较长的时间,所以申请材料很早就准备好了,开启申请入口后,自己就提交了申请。提交CSC申请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5.31晚上,CSC审核结果出了,我没通过。

虽然不是很理解CSC未通过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决定自己未来的道路怎么走。硕士答辩结束后,就开始联系清华的导师是不是还有2022或2023年博士名额,找实习单位进行短暂过渡,联系奥尔堡导师问能不能提供奖学金。但是清华普博申请名额一如既往得珍贵,所以自己就不再对去清华读博有什么希望。同时期又套磁了德国亚琛工大的老师,询问是否有position,但是没有回音。刚好这个时候,大师兄在power globe看到一个方向非常适合的职位,荷语鲁汶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联合培养,所以我就急忙准备了相关材料,递交了申请。不久后,奥尔堡导师经过考虑后,愿意提供给我部分奖学金,只要我第一年满足了一定条件,虽然我在入学时还是作为self-funded学生入学,但是比完全自费的成本低很多,而当时我并没有很好的去向,所以就一心准备去奥尔堡读博,希望能争取到部分奖学金。那个时候,我对拿到KU Leuven-Edinburgh博士职位并不抱有任何希望,CSC失败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就是一般般而已,应该拿不到全奖博士,所以9月初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还是非常突然。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全力尝试一下,所以立马开始了面试准备。但是自己由于不是很熟悉KU Leuven面试的流程,不知道第一次面试主要目的是英语+读博动机+考察本科基础知识,所以第一次面试的准备工作效果不佳。第一次面试准备了一周,我把两个课题组导师的文章全部看了一遍,了解了下大家关注什么研究(其实硕士期间一直有关注这个课题组的研究动向,只是又串了一遍),然后把自己申请博士的PPT准备了一下,但其实第一次面试根本不需要做presentation,也不会问到自己对于这个phd项目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我第一次面试的准备可以说是没起到什么作用。开始面试后,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两边的导师分别把技术问题pdf发给我,还好我本科基础还算扎实,虽然没有复习,但是基本的电力电子问题还是回答出来了,当然也有没回答出的问题,但是从结果来看,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我在CV上写了自己在卡迪夫大学的交流经历,面试时导师就问我除了卡迪夫大学那边的合作导师,还和组内哪位博士联系紧密,我就提到了大师兄,没想到爱丁堡方导师和大师兄还挺熟悉的,第一次面试结束后,爱丁堡方导师就联系了大师兄询问我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第一次面试的通过,离不开大师兄对我的推荐。一周后,收到第二次面试的通知,准备时间不到一周,所以我着重润色了之前准备的slides,并且重新考虑了下这个phd课题的研究内容,准备了5页slides谈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硕士期间,我在做PPT、presentation上的能力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训练,所以当时我就有预感,只要我做完presentation,回答问题上不出什么大问题,这个位置就八九不离十了。第二次面试,爱丁堡方和KU Leuven方的导师都参加了,简短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了presentation和问答环节。两次面试,都是持续了一个小时,我一向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但是一次又一次的面试还是锻炼出来了,而且我是抱着“尽力一试,不在乎结果”的心态参加面试,所以自己也不是很紧张。二次面试结束后一周,我就收到了结果通知。短暂考虑后,我就接受了这个offer,然后和奥尔堡的老师说明了原委,他也表示了理解。

整个申请过程虽然比较曲折,但好在结果并不令人失望,而且我也在这个申请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CSC的申请失败虽然让我消沉了几天,但是好在当时马上要进行硕士申优论文答辩,自己必须支棱起来准备答辩,至少不能辜负硕士期间的努力,所以答辩准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而CSC的失败一定程度上也治好了我对公开答辩的恐惧,因为我没有什么更害怕的事情了。后来,我就再也没因为CSC的事情消沉过,只是不断地去寻求解决方案。当然,我能在这个申请过程中坚持下来,离不开所有关心我的朋友和老师们:从开始准备申博——考雅思——CSC失败——申请鲁汶——面试指导——确定鲁汶和爱丁堡,整个过程中大师兄李博都给我提供了信息、指导意见和鼓励;我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也离不开硕导郑老师的培养,也是郑老师推荐我去卡迪夫短期交流,我才有机会认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我毕业后未能立即开始博士学习,也是郑老师同意我以科研助理的身份继续留在华电,实际上更多是为了帮助我渡过难关;奥尔堡的导师Josep在我申请CSC失败后愿意提供给我奖学金的慷慨、对我决定接受另一个博士职位表现的宽容,也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还有后续联系的清华董老师、李老师,都给了我很多鼓励;还有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我的朋友们……

最近陆续拿到了KU Leuven和Edinburgh的offical admission letter,拿到了比利时APS证书,最后就需要等待签证申请结果了,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吧。后续我会分享一下APS及比利时签证申请过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